星期五的晚上…忙碌了一整天!~~~
連續好幾天的忙碌,回到宿舍…想寫部落格卻沒力氣寫@@
明天放假…打算看部電影
「偶然與你相遇」一直等待有好時機可以大家一起看的電影…
終於有機會放了…^^
這部真的很棒唷!~~~推薦大家來看…
讓我們來聽聽觀看者怎麼說…
君翰:「這是我看過所有電影,最喜愛的電影其中之一!」
「怎麼辦!?我好興奮啊!~我的腳停不下來!!~~」
讓我們來聽聽其它部落客怎麼說…
1.Sentimeental Reasons
2.神秘電影台
3.safari underground
電影資訊
1.電影情報網(可看預告片)
----------------------------------------------------------------------------------------------
片名:Me and You and Everyone We Know
譯名:偶然與你相遇
導演:米蘭達·朱萊Miranda July
主演:艾倫·吉爾Ellen Geer
約翰·豪克斯John Hawkes
布萊德·威廉·亨克Brad William Henke
米蘭達·朱萊Miranda July
喬丹·波特Jordan Potter
類型:劇情
級別:R
片長:90分鐘
發行:IFC Films
上映日期:2005年6月17日(有限上映)
官方網站:http://www.meandyoumovie.com/
故事·慾望我你他
影片的主題源於「我和你」這個概念:在這個日益數碼化、程序化、個性化卻孤獨感倍增的年代,我們都想引起別人的注意並取得有效的溝通與互動。
皮鞋推銷員理查德(約翰·豪克斯 飾)剛剛經歷了失敗婚姻的煎熬,妻子嫌他缺乏男子漢氣概、越看越像老太太,因此甩袖而去,惱火之餘的理查德把手塗上了可燃液體並點燃,他選擇自毀來作為對於婚姻的警醒,火焰的灼痛讓他再次鼓起了信心,畢竟還有兩個兒子需要他的照料,而且他相信生活中總會有奇跡降臨;影像藝術家克裡斯蒂娜(米蘭達·朱萊 飾)靠開出租車來養活藝術家的夢想,她企盼著自己的作品有朝一日能在現代藝術館展出,她的作品坦白、直接而前衛:拍下了自己的雙腳,一個標著「我」,另一個標著「你」,她想用天馬行空的視覺想像來拉近自己對於情感與藝術的企盼。
生活的軌跡總在不經意間交叉,克裡斯蒂娜在陪一位老主顧買鞋時遇到了理查德,迷人的克裡斯蒂娜讓理查德的內心世界漸起漣漪……理查德相信一雙合適的鞋子能改變一個人的生活,但他卻始終弄不清楚怎樣才能成為一名能夠吸引兒子注意力的父親,兒子在他的面前總是呆若木雞、面無笑容,但私下裡卻是另一副模樣:7歲的羅比,小小的年紀就已經在聊天室中與一個神秘女子調情;14歲的彼得在兩個過早成熟的女同學之間舉棋不定,成為了她們對於未來婚姻生活的試驗品,她們想從彼得的身上驗證出誰最具備性的魅力……
鄰里之間、父與子、男和女、丈夫和妻子,生活中扮演不同角色的人都在尋找著傾訴的對象、慾望的突破口
幕後·米蘭達的企盼
還記得2001年華裔導演王穎執導的那部以網絡色情為題材的《世界中心》嗎?沒錯,本片的導演米蘭達·朱萊與王穎同為該片的編劇,一同策劃了當年的這部話題影片,片中的主人公電腦工程師理查德終日沉溺網絡,除了睡眠,所有的生活問題都依賴網絡完成,他認為世人之間僅存虛擬的聯繫就足夠了,但為了慾望的徹底解脫,他還是在現實的社會中邂逅了一位美艷的脫衣舞孃……《愛情我你他》與《世界中心》的基本立意類似,都關注了互聯網時代的人際交流問題,而且兩位男主人公都叫「理查德」,在英文中它還具備男人的「那話兒」的意味,也就是說在慾望的交流與表達上,它是最具活力的、最現實的,再虛擬仿真的性愛也是需要現實的突破口。
當一個人需要理清自己生活頭緒的時候,我們或許都會選擇回到最初,去尋找回曾經的成長經歷,創作中的米蘭達·朱萊顯然也是這樣,她說影片的創意來源於孩童時的企盼:企盼未來、企盼別人的發現、企盼奇跡突然降臨改變眼前的一切,在些許的恐懼與扭曲之中,我們就這樣長大成人。同時,孩子們想要成長為大人,大人們想要找回失去已久的童貞,無論你是七歲還是七十歲,真愛都需要用心地付出。
當被問及編劇、導演、演員的三重身份哪個塑造起來最刺激時,米蘭達坦言:「寫作的過程就是表演的工作,揣摩每個角色的心態、大聲地念出對白,並配合以相應的表情,這樣,趕到片場時,整個劇本就已經深深地印在了腦海裡;寫作的過程既是直覺的,又是孤獨的,而拍片的過程就需要與他人互動,我盡量讓我的搭檔們像我在家中創作一樣自由。」
片中的配樂沒有使用midi進行合成,一切全是自然的演奏,在敘事風格上,米蘭達將影片打理得就像是托德·索朗茲在《愛我,就讓我快樂》中對於雞姦、手淫問題等等慾望問題的處理,相當寫實、不做作且頗幽默感,作為一部高度個性化的作品,米蘭達自身對於生活的印象或多或少地留下了痕跡;在敘事技巧上,米蘭達擅長於調控眾多人物角色、偏愛多線發展的情節,從這點上,我們倒是嗅出了幾分羅伯特·奧特曼的味道。
點評·角色扮演
生活就像是在演戲,你必須扮演好屬於自己的那個角色,有評論對於米蘭達·朱萊的三重角色做出了如下積極的判斷:作為演員,她是勇敢、惹人喜愛的;作為導演,她具備著堅實的節奏感與流動感;作為編劇,她才更為真實有力。通常,獨立影片頗具話題性但缺乏關注的持久性,但聖丹斯與戛納的雙重加冕為米蘭達的首部劇情長片成功登陸好萊塢鋪平了道路,雖然院線是有限的,但已經有人為本片做出了一個光明的預言:這是一部能夠接《性,謊言,錄像帶》班的作品,此外,本片在深度的挖掘上與韋斯·安德森(《都是愛情惹的禍》、《天才一族》)、保羅·托馬斯·安德森(《木蘭花》、《戀愛雞尾酒》)的作品又有幾分神似,離奇而搞笑的,充滿了有趣的、輕描淡寫的情節,最終回歸到嚴肅的主題,或許,米蘭達正是通過自身身體的體驗來達到一種人與物、與環境的交流,同時經由這種交流傳達出一些非視覺審美性的內涵,當然這正是行為藝術的所謂內涵,米蘭達本身就是一名行為藝術家,無疑,她又扮演好了這一角色。